湘军建军的第一个障碍不是敌人,而是与曾国藩争夺经费、武器和补给的地方官员。他们存有山头主义,除非上级明令要求,通常不愿支持他
所谓「花石」,指蔡京、童贯、朱勔等人运浙中奇花异石到京师,以讨好宋徽宗。常平钱谷移作学校养士之费,仍然可以说是用于国家经费;而挪用作花石应奉之需,则只是无谓的浪费了。这不仅虚竭了国家的经费,也导致东南的动乱,宣和二年爆发了延续一年多的方腊之乱,江浙人口大量伤亡,就是花石纲引起民怨所造成的
他说,中国自古以来叛乱之事所在多有,但从未有叛军将矛头指向儒家思想本身,再怎么穷凶极恶的叛军都“不犯圣庙”。他这番话背后未言明的警告,乃是太平天国的目的不是推翻满清,另建王朝,而是将王朝统治政体整个消灭
传播义和拳法术的拳师似乎一直是向北活动,一直向他们所要支持的朝廷方向(北京)运动,向外国势力的中心北京使馆和天津领事馆运动。多数的义和团暴力活动都夹杂着当地村民反对当地教民的成分,但是每一个人都认识到,正是有外国人的大力支持,教民们才敢行凶作恶。要终止他们的罪恶活动,只有同他们的洋人后台交锋。这就是运动的矛头所向
南京陷落时,备受吹捧的湘军纪律完全瓦解。湘军士兵薪水微薄且只能勉强填饱肚子,离乡在外辛苦征战多年,终于拿下最后的目标之后,他们无视上级命令,肆无忌惮掠夺,使叛军首都沦为废墟。曾国荃公告禁止部队杀害百姓或掳走女人,但士兵无法无天烧杀掳掠时,统兵官视若无睹(有时候甚至帮助士兵这么做)。挡路的叛军全遭他们杀害于街头,较年轻的妇女被拖走,还活着的壮丁被强拉去当挑夫,帮他们将大批战利品——金、银、丝、裘、玉——运出城去。甚至有些进城调查劫掠情形的曾国荃个人幕僚,都遭四处为非作歹的成群湘军士兵抢劫和殴打
宰相更换而沿袭不改,可见这件事对朝廷来讲,有其财政上实际的需要,因而不考虑其对民心的影响,以名义上虽为献羡余,实际上几近搜刮的方式,要求地方官员奉献;而历任提举浙西常平,也都无法抗拒朝廷的压力,遵依照办
清朝正使用来自通商口岸的关税支付英国战争赔款,因此,关税的顺利征收与英国本国利益密切相关。如果叛军拿下通商口岸,切断清廷的贸易收入,清廷将无法偿付赔款(这时仍有数百万两赔款待还),叛军实际上将会切断英国的收入来源——几乎可以说是向英国开战的行为
西方世界支持太平天国的最有力依据,不仅在于太平天国据认的基督教信仰,还在于他们被认定为让汉人摆脱满人统治的解放者